遼寧省教育廳關于印發《遼寧省教育系統落實〈全國教育系統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工作方案》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2-05-27文章來源:遼寧省教育廳政策法規處
各市教育局,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社會事業局,省內各高等學校:
《遼寧省教育系統落實〈全國教育系統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工作方案》已經廳長辦公會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遼寧省教育廳辦公室
2022年5月16日
。ù思鲃庸_發布)
遼寧省教育系統落實《全國教育系統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工作方案
為組織實施好《全國教育系統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確保各項任務和重點舉措順利推進,現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主要目標
到2025年,普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明顯增強,全省教育系統法治素養和依法治理水平顯著提升,廣大干部師生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法治課教師教學能力明顯提升,法治實踐教育成效顯著,“互聯網+”法治教育深入推進,政府、司法機關、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參與的法治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全省教育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的質量和水平邁上新臺階。
二、主要任務和重點舉措
1.大力加強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作為教育部門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領導班子集體學習的重要內容,作為教育系統干部、教師等學習培訓的重點課程,實現全省教育系統干部、各級各類學校教師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全覆蓋。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學校教育,納入高校法治理論教學體系,做好習近平法治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依托省內高等學校法學院(系),積極做好習近平法治思想相關理論研究和闡釋。將“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納入法學專業核心必修課,支持有條件的高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習近平法治思想公共課。充分利用網站、電視臺、報刊、“兩微一端”等多種渠道,加大習近平法治思想宣傳力度。
2.深入推進教育部門日常學法用法。充分發揮領導干部的示范帶頭作用,將憲法、民法典等法治內容納入教育部門領導班子的年度學習規劃,把法治素養和依法履職情況作為干部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教育行政部門、學校領導干部和教師應知應會法律、黨內法規清單制度, 明確教育行政部門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學校依法治校、干部依法履職、教師依法執教應當學習掌握的法治內容,注重學習宣傳新出臺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信訪工作條例》以及我省即將出臺的《遼寧省校園欺凌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規章。深入學習宣傳黨內法規,重點學習宣傳黨章、準則和條例等,注重黨內法規宣傳同國家法律宣傳銜接協調,將學習掌握黨內法規作為合格黨員的基本要求,列入黨組織“三會一課”內容,更好地引導教育系統黨員做黨章黨規黨紀和國家法律的自覺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加大教育系統干部法治培訓力度,組織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主要負責同志、分管負責同志、法治工作機構同志、行政執法人員等開展有針對性的法治專題和法治能力培訓。積極主動與各級司法行政部門聯系,制定教育行政部門推進現場或通過網絡旁聽法庭庭審工作方案,實現機關工作人員旁聽法庭庭審活動常態化、全覆蓋。
3.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全面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充分發揮法治教育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引導青少年從小養成尊法守法習慣。推廣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方法,加大情景模擬、案例教學等方法應用,推動制定法治教育教學標準,加強教學行為指導和規范,著力提升課堂教學實效。細化法治課教學要求,完善法治教育教材相關內容,推動提升法治教育課時占比。加強督促檢查,推動地方深入落實國家相關課程方案和學科課程標準。加大學科融入法治教育力度,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法治教育資源,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日常實際將規則、紀律、秩序、誠信、團結合作、沖突解決等法治內容融入教育教學之中。鼓勵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單獨設立法治課。強化對法治意識和法治精神的培育,適當增加法治知識在中考、高考中的內容占比。加強高等學校法律基礎課程建設,鼓勵開設法治教育在線課程。加強和完善法治教育質量監測和評價,推動設立一批法治課教學質量監測基地。
4.深入開展全省教育系統憲法學習宣傳教育活動。持續開展全省學生“學憲法講憲法”等系列活動,推動各級各類學校學生通過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普法網參與憲法學習,進一步了解憲法基礎知識,樹立憲法基本理念。健全活動機制,加強指導督促,將學講憲法活動作為法治教育“第二課堂”的重要內容,鼓勵地方和學校通過演講比賽、知識競賽、實踐活動、征文等形式,根據青少年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組織設計分學段的憲法教育內容,選取適當的教育方式提升學習效果,努力營造“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學習氛圍。持續參與教育部組織開展的國家憲法日教育系統“憲法晨讀”特色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方式,推動各級各類學校舉行全體師生參加的升國旗儀式,與教育部通過網絡連接同步參與活動。加大工作力度,鼓勵學校利用成立“憲法衛士”宣講團、晨讀、班會隊會、課外活動等開展憲法教育,在青少年學生成人儀式、畢業儀式等活動中設置禮敬憲法環節,引導學生利用假期、社會實踐活動等契機學習憲法、參與法治實踐活動,推動憲法學習制度化、常態化,讓每一天都是“憲法日”。
5.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闡釋好民法典的特質、基本原則、基本要求和一系列新規定新概念新精神,實現全省教育系統干部、各級各類學校教師學習民法典全覆蓋。加強對青少年的民法典教育,創新形式、注重實效,推動各級各類學校加大民法典在法治教育中的內容占比。
6.著力提升法治課教師專業教學能力。加強法治課師資培養培訓,鼓勵支持師范院校法學院(系)培養更多更專業的法治教育師資后備力量,推動高等院校在師范、法學專業培養方案中增加法學、教育學原理等相關內容。持續組織參加教育部實施的“中小學法治教育名師培育工程”,推進教師網絡法治教育培訓,2025年底前組織所有道德與法治課教師進行一次輪訓。地方各級教育部門開展教師培訓項目中增加法治知識內容,推動實現教師全員法治培訓,努力讓每位中小學教師每年接受不少于5課時的法治教育培訓。加強教師法治素養考察測評。推動學校配備與課程設置相當的法治課專業教師,推動提高法治課專業教師在思政課教師中的比例。鼓勵地方建立健全法治課教學觀摩、集體備課等教師研修機制,打造一批法治課精品在線課程。
7.大力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和管理,提升設區的市級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內涵,鼓勵縣(市、 區)建設青少年法治實踐基地(青少年法治資源教室),促進全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布局合理、功能完備、運作規范、公益開放,提升青少年法治實踐教育效果和水平。試點開展網絡法治實踐教育。推進教育系統精準普法,分類設計普法的目標、內容、方法和途徑,探索開展菜單式普法;分析不同崗位、年齡等人群的法治需求,提高普法內容的適用性和實效性;細化完善普法的工作標準和操作規范,試點開展普法成效測評。將法治實踐教育作為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將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納入社會實踐大課堂活動場所范圍,努力推動學生每年接受法治實踐教育不少于2課時。
8.持續提升學校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開展省級依法治校示范校創建活動,深入推進學校依法治理。推動各級各類學校建立完備的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章程和各項規章制度體系。探索開展學校主要負責同志法治能力評測。推動地方和學校將法治素養和依法治校能力作為學校主要負責同志任職和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鼓勵學校引進專業法律人才,通過定期培訓、掛職鍛煉、委托培養等多種方式,不斷提升學校管理人員的法治素養。
9.推動健全教育普法服務保障體系。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誰管理誰普法”,健全責任機制,明確普法內容。加強法治傳播、法治文化等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建立省級教育法治研究中心,不斷提升決策咨詢、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能力。充分發揮教育智庫作用,加強法治相關理論研究闡釋,努力產出高質量研究成果。健全教育系統法律顧問制度,鼓勵有條件的中小學校配備法律顧問,探索建立高等學?偡深檰栔贫。
10.不斷完善法治教育協同工作機制。健全與人大、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等單位協同工作機制,完善法治副校長制度,優化法治副校長來源結構,為干部師生提供更多優質法治教育資源和法治實踐機會,共同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加強正面法治宣傳引導,有針對性地開展未成年人保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和防范校園欺凌、性侵害、毒品、詐騙、網絡沉迷等方面教育。配合推進社區和家庭青少年法治教育,加強對社會力量參與教育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的指導和管理,完善政府購買、社會投入、公益贊助等相結合的普法機制。推進特殊地區和特殊群體普法,關注留守兒童、隨遷子女、殘疾兒童少年等學生的法治需求,提供相關法治服務支持;加強民族地區普法,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大對農村、邊遠等地區學校的普法支持力度,推動提升教育系統干部師生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1.努力營造教育系統良好法治氛圍。構建教育行政部門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和各級各類學校法治工作測評指標并組織開展評估,根據國家部署開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創建活動,深入推進教育行政部門、學校依法治理。加強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完善學校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學校內部權益保護和救濟機制。加強網絡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學生理性上網、安全上網。支持地方和學校試點探索同輩調解機制。推進教育公益普法,將普法作為大學生社會實踐、志愿者服務等重要內容。推進校園法治文化建設,通過歌曲、舞蹈、模擬法庭、知識競賽、情景劇展演、志愿活動、應急演練等多種形式,普及法治知識,弘揚法治精神。強化家校共育,鼓勵學生與家庭成員交流分享法治學習成果。
三、組織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各高等學校繼續設立教育普法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指導督促本地區、本校的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將普法工作擺到重要位置,科學研究制訂本地區本單位普法工作方案,明確責任分工,認真組織實施。各地各校主要負責同志要按照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的職責要求,認真履行普法領導責任,加強日常指導和督促,推動普法工作扎實有效開展。
2.健全保障機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確定專門機構或者人員負責普法工作,完善工作機制,不斷提升普法能力和水平。要將普法經費納入本單位年度預算,鼓勵地方和學校設立普法專項經費。推動法治宣傳教育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鼓勵引導社會力量支持青少年法治教育。
3.優化考核評價。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將法治宣傳教育納入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教育督導評估和綜合績效考核等重要范圍,把依法履職能力作為干部考核考評的重要內容。推動社會力量參與法治教育第三方評價,為改進普法工作提供決策依據。健全激勵機制,及時宣傳推廣教育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的先進經驗和典型案例。
原文網址:遼寧省教育廳 (ln.gov.cn)